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环保青年守初心 一江清水绕楚湘

  本网讯(陈龙)湖南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水不仅滋养万物,更使人明理,如水滴石穿、上善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亦因人而名,如范仲淹之于洞庭湖、毛主席之于湘江、屈子之于汨罗江。

  古人善治者必善治水,如苏白之于西湖、李冰之于都江堰、滕子京之于洞庭。而如今,我们投身于长江大保护的光荣事业中,如要善治水必先知水,从事大保护的工作已有一年有余,有幸接触湘水,品味其中亦有所心得。

岳阳楼

  未到岳阳先闻洞庭,早在学生时代的课本里便已领略八百里洞庭盛景。初上岳阳楼,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尽收眼底,心中无限快哉;再上岳阳楼,已知洞庭湖污染与湖域面积大幅减少的现状,虽有眼前美景但忧虑涌上心头;三上岳阳楼,再读楼中复拓的《岳阳楼记》,深刻感受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从事大保护事业保持初心,先忧后乐。

橘子洲

  橘子洲头,湘江北去。湘江奔流不息,给我的映像仿佛是一个热血激昂的青年,橘子洲上主席的塑像让人不禁穿越回百年之前,指点江山,激昂文字,仿若看到了青年时代的主席。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作为刚刚进入长江大保护工作年轻的我们,亦应继承革命先辈奋勇当先的精神,到中流击水,立志为实现长江水质根本好转的伟大目标发光发热。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于龙门流入湖南省平江县境内,向西流经平江城区,于汨罗江口汇入洞庭湖,是东洞庭湖滨湖区最大河流。战国末年,楚国诗人屈原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玉笥山,在这里他写出流芳千年的作品《离骚》、《天问》,也是在这里,他以投江之死表达对祖国的深爱之情屈原身上的忠诚精神,不禁让我联想到公司“两个生态共建”、“两水共治”的廉洁观,作为长江大保护工作者,应时刻警醒自己,对党忠诚,对公司忠诚,对从事的事业忠诚,做忠诚、干净、担当的环保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又赋予了一方水土独特的灵魂。三峡环保人在长江留下了绿色的足迹,长江的内涵与精神也不断影响三峡环保人,促使我们不断向前。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