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四年来,长江环保集团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奋力推动大保护工作在沿江十一省市落地见效。今天,小编带你走进九江。
八里湖赛城湖控制枢纽工程
八里湖赛城湖控制枢纽工程是三峡集团最早落地建设的长江大保护项目之一,也是江西省最大泵站枢纽工程、九江市唯一强排出口,应急强排能力达39.6万立方米每小时。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在长江大保护清源活水模式方面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和社会效应,还有利于完善九江市新城区的防洪治涝体系,将城区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至50年一遇,为九江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江西区域公司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设,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在2020年主汛期之前,完成5台泵组安装调试,火线投入试运行,连续平稳运行800多个小时,累计抽排约4.4亿方内湖水,相当于30个杭州西湖的总水量,将两湖水位降低了3米左右,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作用。2020年7月,国家推长办工作简报中高度赞扬八赛枢纽发挥的积极作用,助力地方政府防洪度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里湖赛城湖控制枢纽工程
环赛城湖区域污染控制及生态化改造工程
作为九江新城建设示范重点项目,2018年,环赛城湖区域污染控制及生态化改造纳入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九江市环赛城湖污染控制及生态化治理工程包括环赛城湖截污控制及管网完善工程、江洲大道及通江大道综合管廊工程、沙阎路生态化改造工程、赛城湖大道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四个子项。
项目建成后,一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健全城市绿道系统,海绵城市建设全长24.6公里,包含园建、绿化、照明、排水等多项工程,沿途景观设计面积641002平方米,驿站4座;二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立足城市长期规划建设新区特色管廊工程,江州大道和通江大道综合管廊工程总长6350米,包含电力、供水、排水、安防等多重功能构造;三是推进沙阎路生态化改造,提升城市交通路网的承载能力,完善道路排水系统,新建桥闸实现八里湖、赛城湖连通,满足防洪、补水、通航、交通等综合功能要求。
环赛城湖区域污染控制及生态化改造工程
两河(十里河、濂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
该工程隶属于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是三峡集团“厂网河湖岸一体化”模式的生动展现。
九江市两河(十里河、濂溪河)位于九江市中心城区,包括十里河、濂溪河及其小杨河等5条支流,河流发源于庐山,流经九江主城区,最终经八里湖汇入长江。河道总长约32公里,覆盖的治理区域约2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27万人。
项目建设坚持以九江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水环境污染治理为重点,统筹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景观提升和水文化传承,通过源头治理、活水畅流、生态修复、智慧管控,实现两河流域健康的愿景目标。
经过系统治理,两河(十里河、濂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排水单元不断完善,完成小区雨污分流改造70个,新建市政污水管道40.8千米,修复污水管网15.7千米,有效提升污水收集率;二是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新建调蓄池4座,新建雨水泵站1座,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两河地下污水厂、鹤问湖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增日污水处理规模10万平方米;三是消除十里河、濂溪河共42个污水直排口,整治河道41公里,十里河全线黑臭现象已基本消除;四是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沿岸三座生态公园成为城市新地标,两河生态综合体兼具水环境治理与宣传教育功能。
两河(十里河、濂溪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
城镇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处置工程
该工程位于九江濂溪区姑塘镇,是九江市政府与三峡集团深度合作、切实改善城市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九江首个采用生活污泥与餐厨垃圾协同处置工艺的工程。该工程占地86.2亩,设计日处理城镇污泥和餐厨垃圾350吨(其中城镇污泥每日150吨,餐饮垃圾每日150吨,厨余垃圾每日50吨)。
工程对餐厨垃圾采取预处理措施,并与污泥协同厌氧消化,再经低温干化处理后的污泥和餐厨垃圾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要求,最终产物可用于园林绿化、牧草地、不种植食用农作物的耕地;产生的沼气全部用于厂内锅炉及发电自用,同步滤液也采用“预处理+两级A/O生化+超滤”工艺,达到纳管标准后进入污水厂进行处理,实现全物料资源化回收利用,充分体现“泥水并重、资源能源回收”的治理方式,大力推进城镇垃圾综合治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助力九江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城镇污泥和餐厨垃圾处理处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