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以下简称概念厂)2.0在江苏宜兴建成投运。从2013年中国环境领域的专家们首次提出“概念厂”理念,到工程实践,历经8年风雨,“概念”成为现实。
江苏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
正如8年前所构想的那样,这座概念厂颠覆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形态,创新采用水质净化中心、有机质协同处理中心和生产型研发中心“三位一体”形式建设,污水在这里开启了“化浊为清”的蜕变之旅……
污水是资源,污水厂是资源工厂。如今的中国污水处理厂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封闭的设施,而是一座与众不同的都市生态综合体,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功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脏变净,变废为宝
随着我国经济城镇化的飞速推进与发展,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稀缺资源如氮、磷和碳等,经过适当处理后的碳可被转为能量。概念厂通过集成减污降碳先进技术,将污水处理厂从污染物削减基本功能扩展至城市能源工厂、水源工厂、肥料工厂等多种应用场景,实现水质永续、资源循环、能量自给、环境友好的追求目标。
2021年,宜兴概念厂生产运营部的蒙古族小伙子布尔固德初入职场,跟随公司战略南移脚步,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工艺工程师的职业生涯。
那时概念厂还在建设阶段,布尔固德每天拿着施工图纸,从头到尾盯现场。从一个个构筑物到一根根管线,一遍又一遍,直到熟稔于心。充分熟悉现场后,他跟随调试小组一起推进工程进度、消除缺项,拿着现场照片对进度,确保按照计划节点完成施工。每天,他都要检查每个单元的阀门、开关,观察每台设备的运行效果,测试每个构筑物的功能实现情况。
布尔固德在概念厂施工现场
布尔固德仍记得有一天在中午的烈日下,他和调试小组轮流每半小时进行一次“冲泥”工作,爬上爬下,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切努力只为了早日达到污泥浓度3500毫克每升的目标,完成生化池污泥培养这一关键环节。
概念厂水质净化中心终于完成调试,布尔固德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着污水进入厂内,流经每一个工艺单元,最终达到极限水质的效果,满足甚至远低于排放标准,他亲眼见证了概念厂“从无到有”,从通水调试到实现“极致除砂”、极限“脱氮除磷”处理,见证了概念厂珊氮滤池、加载澄清池等领先行业水准的科技技术产品在厂内良好应用,更见证了“污水由脏变净到能饮用”的全过程。回忆过去艰辛的工作,他说:“仍记得那时工作累了,就坐在池子边眺望厂内贴的各种标语,尤其那句‘共抓大保护,三峡有担当’,总能带给我力量。”
未来污水利用的多重可能
概念厂以自主研发的DANAS高干厌氧反应器为核心,将污泥、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沼气用作发电机使用,为全厂供电;而沼液和沼渣则用来作为有机肥,回归大地,这是“能量自给”和“资源循环”的体现,通过技术迭代带动污水资源化,将“一面科技,一面自然”完美融合。
起初,概念厂计划通过收集宜兴市的餐厨垃圾来实现厂区能源的回收,但想到每年夏天,太湖都面临着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的情况,为缓解政府处理大量蓝藻的压力,最后决定选择藻泥、秸秆作为主要的外源有机质。秸秆是有机质综合处理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不仅可以作为外源有机质使用,也可以作为辅料在最终有机质出料的过程中起到调节含水率的作用,使有机废弃物变成可用的营养土,用于园林绿化或土壤改良。
望着远方缓缓驶来长达十几米的装满秸秆的大车,生产型研发中心的研发工程师袁志航回忆起刚毕业来到概念厂就职时走访各大养殖场的情形。“我们不是为了赚钱,我们是环保企业,是水处理企业,是为了祖国未来的绿水青山,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为了长江大保护。”为了说服农场老板,袁志航一遍遍地登门沟通。从杨巷到芳庄再到丁山,宜兴的各个镇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袁志航在做实验
“水质永续”是概念厂的理念和追求之一,为达成目标,概念厂团队计划将污水处理后的尾水再通过极致水净化单元进行处理,做到直饮水标准后甚至有可能直接用来饮用、酿制啤酒、冲泡咖啡等,展示着未来污水利用的多重可能。
“永续水”
2021年初,生产型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张继方加入研究“永续水”创新科技小组的时候,她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她知道实现“水质永续”的背后是一个深入修炼的摸索过程。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她咨询行业内专家,查找国内外各项案例资料,与概念厂技术总工、各专家们一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探讨,在技术上也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曾经,张继方与小组成员们在一个高级氧化装置串接位置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有不同意见就意味着产生了更多互相讨论的空间,很多创新理念都是在互相讨论和碰撞中产生的。”为了合理解决分歧,张继方夜以继日,学习了光催化氧化、加双氧水、活性炭吸附等相关技术,最终,经过多次交流研讨,“永续水”创新小组终于找到与她提出的创新设计理念更为贴切的处理系统,使污水从根本上实现再生。
张继方(左一)在工作中
传递给大众一种全新的认知
概念厂建成运营后,研发中心展厅和对外宣传手册的设计制作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刚毕业的新员工宗映寰作为综合管理部的品牌策划开始了这项重要工作,守护长江母亲河、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三峡集团的使命和责任,宗映寰将这一思想贯穿至整个展厅,历时一个月,经过了数次调整修改,展厅文案终于在研发中心正式启用前投入使用。
此外,宗映寰与资源再生公司、研究院等机构进行了关于污水以及污泥资源化技术实现可能性的讨论,最终于2021年年底编制完成概念厂宣传技术手册。他说:“可能在大众的印象里,污水就是废水,其实不然,污水蕴含着各种资源,我希望可以通过宣传手册的内容传递给大众一种全新的认知。”
进行科普培训时,当看到一些到场的学生在翻看技术手册时露出的惊讶表情,宗映寰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值得的。
宗映寰在研发中心展示厅讲解
“水质永续、能量自给、资源循环、环境友好。”概念水厂用一组数据诠释了这一运营目标——每天生产2万立方米再生水、0.8万立方米沼气、23吨有机肥、1.8万千瓦时电,将干化后的沼渣再用于园林绿化、制砖用土。
污水变资源、污泥变花海。如果说1890年美国劳伦斯站的建成是污水处理发展史的“前世”,那么历经数百年变迁,时至今日,中国的新概念水厂发明创造已让污水处理迎来了璀璨“今生”,而我们的城市正在悄悄变得更好……
(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作者:游一杰 孟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