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动态

保护母亲河日:回馈大自然的恩赐,重现母亲河生机

  39日是“保护母亲河日”,这一节日设定于2002年,旨在唤起全社会对母亲河的关注与保护意识。母亲河,如同生命的脐带,滋养着广袤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文明。近年来,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和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长江母亲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呈现出勃勃生机。从源头到入海口,湿地恢复、植被繁茂,珍稀鱼类洄游、候鸟栖息,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母亲河正以更加清澈的姿态滋养着沿岸万物。人类在享受母亲河馈赠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生态保护,用科学治理和绿色发展回馈母亲河的恩泽,共同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母亲河赠予绿电万千

▲三峡工程全貌 摄影:黄正平

  长江全长约6300公里,从上游源头至湖北宜昌落差达6000余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六座梯级水电站,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这些清洁能源点亮了千家万户,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

水电建设者报以山河披绿

▲被绿色环绕的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营地(资料图片)

  在水电工程建设中,三峡集团坚持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同步规划、设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实于工程建设运营全过程,努力维护好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曾经荒芜贫瘠的两岸,随着水土保持工作的推进,如今已变得绿意盎然、美丽动人。

母亲河赠予生命的源泉

湖北武汉汉口江滩(资料图片)

  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年均水资源量高达9959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36%,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每年供水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滋养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等重大水利工程,更是将母亲河的恩泽惠及更广泛的地区。

三峡人保护长江物种

中华鲟放流(资料图片)

  人类并非母亲河唯一的子民,生物多样性是母亲河保持生态健康的重要保障。三峡集团利用先进科技不断突破长江珍稀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难题,并开展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和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有力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截至目前,累计完成30余种、共计5.7万余株珍稀濒危植物野外放归;累计放流鱼类2650万尾,其中放流中华鲟超650万尾,有效保护长江鱼类120种。

母亲河滋养沃野千里

江汉平原上的湖北嘉鱼建起“蔬菜长廊”(资料图片)

  长江出三峡后,在广阔的中东部地区蜿蜒东流,润泽沿江土地,形成了沃野千里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今天,该地区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积淀,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经济的转型,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提供着坚实的支撑。

水利工程守护安澜长江

荆江大堤湖北荆州段 摄影:毛翔春

  江河赐予人类沃野千里,滋养了文明与繁荣。在长久的相依相存中,中华儿女始终怀着对长江的深厚情感,用智慧和勤劳守护母亲河安澜。三峡集团管理的长江干流六座梯级水库,总防洪库容达376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联合调度水库总防洪库容的53%。通过科学调度,汛期的洪水被蓄进高峡平湖,枯水期时这些储备又成为灌溉良田的甘霖。

母亲河赠予美酒佳酿

赤水也被称作“美酒河”(资料图片)

  赤水河,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源于云南省镇雄县,蜿蜒500公里,流经云贵川三省,最终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在大娄山脉的怀抱中,赤水河宛如一条红飘带,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优质的水源、难以复制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酿造美酒的圣地,赤水河也因此被誉为“美酒河”。

大保护回报碧水奔流

江西九江白水湖水质净化厂 摄影:陈磊

  三峡集团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助力母亲河重现生机。截至目前,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运行管理的水质净化厂站日处理规模达449万吨,管理运维城市管网长度2.4万公里,确保长江沿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显著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助力长江生态环境发生转折性变化。

      来源:三峡小微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