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向珊)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主题为“冰川保护”;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2025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海报 来源: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
从抵御世纪洪峰到优化流域水资源配置,从修复河湖生态到引领绿色能源革命,三峡人一直在为构建更加稳固的国家水安全屏障而奋斗,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峡工程 摄影:汤伟
水旱灾害防御:锻造长江安澜的钢铁屏障
长江防洪体系以堤防为“头牌”、水库群为“王牌”、蓄滞洪区为“底牌”,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防御格局。由三峡集团管理运营的三峡-葛洲坝枢纽、金沙江下游梯级、清江梯级9座水库,作为防洪体系的“王牌”力量,防洪库容占全流域的55.2%,纳入2024年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体系。
三峡水库凭借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通过拦洪、削峰、错峰等调度方式,在长江防洪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三峡工程将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
截至2024年9月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近70次,成功应对3次入库最大洪峰超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拦洪总量超2100亿立方米,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依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体系,三峡集团建成国内水电行业规模大、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水情遥测系统,覆盖长江上游80%流域面积的1600多个水文站点监测网络,可在10分钟内完成主要控制节点的水文信息采集;创新研发基于图像识别和数据挖掘的相似雨洪预报系统、三峡区间高精度预报系统以及智慧长江水文预报系统等多套预报工具,它们如同防洪工作的“智慧大脑”,能够在复杂的天气和水文条件下,为防洪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三峡水库 资料图片
水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区域发展命脉的调控中枢
三峡水库水资源总量大、时空分布调控能力强,凭借良好的“拦洪补枯”季调节功能,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淡水资源库和生态环境调节器。
2022年,针对长江流域丰枯急转、夏秋连旱历史罕见极端气候,三峡水库共向下游补水55.7亿立方米,为缓解长江中下游旱情和迎峰度夏保供作出重要贡献。
截至2024年9月,三峡水库枯水期累计为下游补水总量超3600亿立方米,较好满足了中下游通航及沿江生产生活生态等用水需求。
梯级开发模式还能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三峡集团在长江干流管理运行6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规模达7169.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为3000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
截至2024年2月,长江干流6座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超3.5万亿千瓦时,进一步加大了受电区域清洁低碳电力供应比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能源保障。
河湖生态保护治理:绘就人水和谐的绿色长卷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既是维护“一江碧水向东流”的生态本底,更是筑牢国家水安全防线的关键举措。
三峡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的骨干主力作用,组建投资、科研、基金、资金、联盟等五大平台,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深度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深化拓展“五水共治”及岸线治理。截至2024年底,污水日均处理规模达442.7万吨,运营雨污管网约2.3万公里,积极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
▲六安水管家智慧调控中心 资料图片
同时,三峡集团创新推出“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配套实施管网攻坚及商业模式突破,助力解决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2024年,宜昌管网价格机制改革落地实施,六安水管家为市场化治水提供范例。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三峡集团持续开展长江珍稀动植物保护。截至2024年底,累计放流长江珍稀鱼类2650万尾,其中放流中华鲟超650万尾;人工繁育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红豆杉、丰都车前等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29万株,积极推动珍稀植物野外回归,让自主繁育的5.7万余株珍稀植物幼苗重新在长江两岸“安家落户”,构建“陆生-水生”立体保护格局。
作为新时代治水兴水的“排头兵”,三峡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筑牢国家水安全防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