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江苏省南通市以长江沿岸生态修复为抓手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以长江沿岸生态修复为抓手,统筹推进沿江地区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在绿色转型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科学谋划,系统推进落实。编制《南通沿江生态带发展规划(2017-2030)》,对沿江3000平方公里前沿区域进行整体规划,绘制沿江共抓大保护“一张图”。一是全面推进沿江生态系统修复。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起步,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水系连通、岸线环境整治等,逐步恢复长江岸线生态功能,提升环境承载力。二是加快培育新动能。在大力推动沿江散小乱污企业关停并转、加快旧动能退出同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三是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通过五山及沿江地区的生态修复,提升沿江生态、生活品质,增强城市生态、文化功能,撬动周边区域价值整体提升,实现了城市有机更新。

  二、分类施策,推进转型发展。在推进长江生产岸线退出过程中,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不同情况按“整体拆除、搬迁整合、保留提升”分类施策。一是对污染严重、工艺落后、影响水源地保护要求的企业坚决整体拆迁。对保护区内不符合水源保护要求的203家“散、乱、污”企业实施全面关停整体拆迁。二是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积极推动向沿海地区转移、向工业园区聚集,推动转型发展。推动沿江老港区搬迁,关停硫磺等散货码头,将集装箱码头整体搬迁到下游新建的通海港区。三是对环保达标、技术水平领先的少数高端企业,予以原地保留提升。对保留的企业提出更高的技术标准和更严的环保要求,推动企业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建设绿色厂区、美丽工厂。

  三、以人为本,增进群众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一是注重倾听群众心声。将五山及沿江地区总体规划在南通城市博物馆对外公示,充分征求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二是充分保障群众利益。将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城市失地农民保障体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在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区域配套建设了足球场、排球场以及游步道等运动场所,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广泛称赞。

  四、攻坚克难,推动落地见效。敢于直面矛盾,坚守为民初心,创新方式方法,破解一系列难题。一是算好“四本帐”,破解思想统一难题。从算好政治账、民生账、经济账、长远账的角度,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二是凝聚工作合力,破解组织推进难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工作推进合力。三是统筹资金平衡,破解政府债务难题。注重市场化原则,基本实现了区域内资金总体平衡,减少了政府财政负担。

  (来源:来源: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