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淮河、巢湖是天赋于皖的宝贵资源,最新监测显示,我省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巢湖水质大幅提升。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提供的监测数据表明,今年1—9个月,全省地表水水质达近年来最好水平,106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好于年度目标9.5个百分点,无劣V类断面,均达考核要求。
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比去年同期提高8.3个百分点,优于国家考核目标6.7个百分点,达到国家考核以来的最好水平。淮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为72.5%,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优于国家考核目标15个百分点。巢湖水质创最好记录,东半湖、西半湖、全湖水质类别分别为Ⅲ类、Ⅳ类、Ⅳ类,全湖氨氮、总磷浓度为0.11mg/L、0.054mg/L,同比分别下降38.9%、30.8%。
碧水保卫战取得积极进展,安徽使用了哪些招数?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孙艳辉表示,我省主要举措是强化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目标管理,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强化汛期洪泽湖沱湖流域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用好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具体而言,以“预警通报、帮扶指导、环评限批、定期会商”为抓手,全力推进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面核查合肥等11个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情况。调查完善1295个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基础信息,划定“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258个,划定率达97.1%。
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引导各市切实做好水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水质状况。今年前八个月,全省共产生赔付金6450万元,产生补偿金16725万元。提前部署、强化措施,防止跨界污染事故再次发生。统筹谋划入库项目布局,优先支持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影响较大的重点项目。
来源: 安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