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长江环保集团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双导师制”的导师带徒活动,在师傅的“传、帮、带”下,结出硕果。新员工们迅速茁壮成长,综合能力整体提升显著。
一年来,导师的言传身教,让新员工从一开始就树立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意识,引导他们从基层做起,扎实走好每一步,打牢基本功,踏实工作,快速成才。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2020年8月,湖南省区域公司新入职职工李鹏辉通过签订“导师带徒”协议的方式,成为湖南省区域公司贺天明的徒弟。贺天明是一位在三峡工作了十余年的老员工,身上有着明显的三峡印记,三峡文化以及三峡精神。在工作中,他言传身教,如何与政府对接,如何协调各方关系,从综合素质出发,帮助徒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快速成长成才。李鹏辉经验不足,作为师父的贺天明给他推荐给排水、工程造价类书籍,提升他的业务水平,不定期不限形式的交流心得体会。读有字之书,更从无字句处读书,正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李鹏辉受益匪浅。
所谓“师父”,既是传道、授业的师,又是关爱、照顾的父。工作之余,师徒俩一起秀秀厨艺,饭后一起散散步,聊聊那些工作、生活的大小事。郴州工作组虽然就这么几个人,但生活过的充实且有乐趣。贺天明说:“鹏辉是个机灵而且愿意吃苦的孩子,但凡有什么是我能教给他的,我都愿意倾囊相授。”李鹏辉也是从心里认定了这为师父:“跟着师父一起工作、生活,我切实体会到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三峡人,这些对我影响深刻,让我更加自信得去开展工作。前辈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新人成长为优秀员工,我也要向他们一样努力,肯吃苦,能吃苦,扎根一线,锻炼自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有天明师父,我就有了领路人,前面就有了一盏灯。”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邓柏松、黄璐怡,是湖北省区域公司2020年结对的师徒之一。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在工作上是师徒关系,在生活上更是朋友。
每次与徒弟讨论问题,邓柏松都会根据他现阶段的问题调整培养方案,“年轻人思想比较活跃,导师带徒工作就是在和徒弟互动之后进行不断的摸索与改进”。他认为和徒弟之间沟通很重要,只有沟通才能知道徒弟听懂了多少,并根据徒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我需要他们给我提意见,让我知道我这种带徒弟的方法是否适合他们,甚至我的语速、语音、语调会不会让他们感觉像是催眠曲”。邓柏松说,他很喜欢提问,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徒弟所吸收到的知识量。这种提问与回答正是师徒间的沟通与反馈,是互相了解的桥梁。
当问及导师与徒弟间最理想的相处模式是什么的时候,邓柏松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朋友”。他觉得和徒弟在一起,就像回到了刚毕业在乌东德工作的那段时光,充满活力,令人回味。导师就是朋友,在沟通中与徒弟一同进步,他们之间有师徒之情,更有朋友之谊。
一日为师 终身为师
石文鹏,一个外表和性格不太协调的北方汉子,毕业后信心满满的来到了江西省区域公司,面对艰苦的施工环境和做不完的工作任务,逐渐消磨了干劲,迷失了方向。
居献忠,一个要求严格却又和蔼可亲的帅气大叔,作为石文鹏的师傅,他以自身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让石文鹏备受鼓舞和感染,明白了天道酬勤不是一句空话。居献忠谆谆教诲和积极引导,主动帮助石文鹏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师傅的话语就像一盏明灯引领石文鹏走向远方。
工作之余,居献忠就便显出了他具有孩子气的一面朋友,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打球。吃完饭回到公司,居献忠会拉着徒弟去打乒乓球,边打还边调侃,“其实乒乓球不是我最拿手的,我最厉害的是羽毛球,年轻的时候我可是打羽毛球的一把好手,现在不行啦,老啦!”其实他一点也不老,和他一起打羽毛球的时候,辗转腾挪、身手矫捷,每次听到他说“看我的扣球”,然后打到网上,同伴们都笑的前仰后合,充满了欢声笑语。
石文鹏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居总不仅是我的师傅,更是我人生的一盏明灯,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是他对我悉心的教导,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以及未来的方向。”
长江环保集团,是一个爱的大家庭。而“导师带徒”是这个家庭中爱的纽带,将大家捆绑得更紧,关系更加密切。
这一年“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让2020年新入职毕业生不仅完成了学生到职工身份的完美转变,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外,专业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最初的彷徨,到现如今的笃定。从最初的不善与人打交道,到现如今的共抓长江大保护使命任务娓娓道来;从最初的不会看图纸,到现如今的对工程项目的了解;从最初业务流程的不懂,到现如今熟练地完成各项工作。这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不仅是师傅呕心沥血的结果,更是徒弟脚踏实地的印证。
为培养长江大保护知识全面、视野开阔的复合型人才,导师带徒活动也将一年又一年地持续进行下去,始终坚持将各个岗位表现优秀的骨干人才充实到导师队伍中来,使初入职场的学生有师傅指点迷津、有目标鞭策进步、有方法提升水平,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适应岗位,早日成为公司发展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