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的建设

青听丨《功勋》之“袁隆平的梦”观后感

  

  作者信息:龚俊,重庆巫山人,环保集团上游区域公司综合管理部(党群工作部)2021年新入职校招员工。目前在重庆沙坪坝项目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主要负责综合行政、党群、纪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风险控制及项目公司“三会”管理等工作。

  

  致敬国家功臣,礼赞功勋人物,《功勋》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袁隆平的梦》是电视剧《功勋》的篇章之一。讲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征途上,艰苦卓绝地奋斗终生的事迹。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减产就是减人。在那个战乱和饥饿并存的苦难年代,中国人的饭碗并没有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袁隆平放弃自己优渥的生活环境,一头扎进了稻田里,当他从几十万株稻穗中找到六株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刻开始,他这一生就注定和杂交水稻交织在一起了。通过不断摸索与尝试,由一小片到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杂交水稻,这背后是袁隆平经历无数个失败不曾放弃、无数个日夜不辞辛苦的付出所换来的。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袁老笑笑说道,“八个字可以概括,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灵感人人有,机遇宠爱有心人。”

  

  2019年9月,年近九十岁的袁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耄耋之年的他坚定地迈进人民大会堂,从习近平总书记手里接过奖章。他激动地说,“共和国勋章确实很‘重’,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还要攀高峰。”在同龄人安享晚年的岁月里,袁老始终惦记着人民温饱。国士无双,这或许是提到袁隆平时我们想到最多的词汇,但是袁隆平却从未把自己的荣誉放在第一位。淡泊名利的他,即使拥有至高的荣誉,依然保守初心、潜心研究,或许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要追的“星”。

  

  然而,我们始终要面对伟大的科学家在生老病死面前也是普通人这一事实。今年五月的一天,小满节气刚过,田里的稻谷结了穗,袁爷爷像一粒种子,回归了大地。当那熟悉的名字归入了历史,当那躬耕的背影成为了往事,待未来某一天,清风拂过稻田,落在禾下乘凉之处,或许便是您回来看我们了。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您也幻化成一粒种子守护着我们,推动千千万万的科研者们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袁隆平为解决世界饥饿和贫困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可衡量的农业科学财富和永不磨灭的科学精神。热爱实践、勇于创新,用事实说话;坚持不懈、挑战自我,向更优出发;团结协作、不患得失,为工作忘我。我想,这些都是我从先生身上汲取到的受益终身的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袁隆平院士解决了我们的温饱,而我们年轻的三峡环保人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在长江大保护的征程中,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做好“螺丝钉”的角色。向袁老看齐,在工作中积极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不畏艰难险阻、持续发光发热,用我们的汗水净化母亲河。同时,不应满足于目前所获,要勇于创新、敢于争取,珍惜灵感火花,抓住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们不是伟大的个体,但千千万万个我们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以母亲河为纽带,拧成一股绳,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共建美丽中国!我们可散作满天星辰,点亮每一隅角落,亦可凝聚成明月之辉,洒向万千大地!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