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的建设

芜湖三峡水环境公司工程建设运维部荣获安徽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本网讯(朱志刚)近日,安徽省区域公司芜湖市三峡一期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芜湖三峡水环境公司”)工程建设运维管理部荣获安徽省 “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芜湖市三峡水环境公司工程建设运维管理部(简称工程部)于2017年12月成立,现有员工10名,其中党员7名,平均年龄37岁。工程部成立以来,发扬 “为国担当,为民造福”的新时代三峡精神,牵头实施芜湖市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安徽省区域长江大保护工作开展和美丽长江经济带建设。

  创新技术,以一流标准打造核心竞争力

  

  工程部牵头组织芜湖参建各方,完成了三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作,高效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新建项目。在工程建设中,通过调整基坑支护形式,优化接驳方案和施工工艺,采用不停水接驳,取消了导排水施工环节,保障了原有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了施工成本。引进BIM技术,指导图纸会审、规划模拟和工程量计算,做到精确分配施工资源,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审核,提高工作效率。

  工程部协调各参建单位完成了芜湖市城区内2075公里雨污管网排查检测,查出19.7万处缺陷、1843处混接点,基本摸清排水系统状况,并完成2400公里雨污水管网整治。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部针对地下水位高,管网缺陷多,污水处理厂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管网满水的情况,采取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QV(内窥镜)、高清声呐、全地形机器人以及水质水量辅助检测等一系列新装备实施排查检测。管网整治中采用局部固化、翻转修复、胀(裂)管法等多种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将管道修复施工的干扰降到了最低。在长江大保护芜湖项目中开创性率先引进微型顶管施工、球墨铸铁管等新技术、新材料,以克服老城区施工场地限制、地下水位高、复杂地质对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推进管网新建及排查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了管网提质增效的预期效果。

  

  工程部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水环境治理的“厂网一体”模式,在施工建设中不断开发新技术、采用新工艺、使用新材料,为“两翼齐飞”中的长江生态环保一翼的振翅高飞贡献创新力量。

  疫情之下,以过硬作风彰显担当作为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工程部坚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提早谋划科学研判,为长江大保护项目复工复产做出突出贡献。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复工复产压力,工程部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积极沟通,科学研判疫情形势,仔细梳理地方政府和长江环保集团关于复工复产的相关要求,结合项目工期,编制复工复产计划,精准到每个细项对应编制复工方案,并报请属地防疫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批准。

  对照复工方案,工程部加大工作力度,积克服疫情影响,严格落实各项措施,推动芜湖朱家桥三期扩建工程、芜湖二期城南污水厂扩建工程等重点项目于2月中旬率先复工,成为芜湖市第一批复工复产的项目,安徽区域其他项目均于3月初完成复工审批程序,实现全面复工。复工复产以来,安徽区域长江大保护项目至今未发生一起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各落地建设项目均按照计划顺利推进,为安徽省区域公司夺取疫情防控和长江大保护工作“双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洪灾之际,以三峡担当打造坚实防线

  

  进入今年汛期,长江流域强降雨不断,长江安徽段水位持续上涨,为临江的芜湖、无为、六安等地带来巨大的防汛压力。

  针对今年空前的防洪度汛压力,工程部组织各参建单位人员成立抗洪抢险队伍,24小时待命,听从政府统一调度指挥。

  7月11日,安徽省芜湖市二坝镇孙家子堤水位超过警戒线,孙家子堤告急,数百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工程部按照安徽省区域公司的部署要求,紧急协调组织中铁十四局芜湖大龙湾项目部驰援抢险,同时组织中铁四局朱家桥项目部跨过长江大桥前往现场支援。来自各参建单位的134人抢险队伍,82台机械设备,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与当地政府抢险力量一起,有效化解了孙家子堤险情。截至目前,工程部共参与26次抗洪抢险工作,与参建各方一道,为保护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充分展现了三峡精神、央企担当。

  “雄关漫道真如铁”,实施共抓长江大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持久战和攻坚战,工程部将继续发挥团队作用,贡献智慧,在长江环保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全力全速推进安徽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守护一江清水再立新功。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13日